作為中國食品酒類行業的風向標,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(簡稱糖酒會)歷來是觀察市場晴雨變化的重要窗口。疫情前后,這一盛會的面貌已發生顯著轉變,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白酒行業的深度洗牌——統計數據顯示,國內白酒生產企業數量在短短四年間縮減了約40%,折射出行業在挑戰中的艱難轉型。
疫情前的糖酒會,場館內人頭攢動,各白酒品牌展臺前品鑒、洽談絡繹不絕。而疫情后,盡管防控措施優化使線下展會逐步恢復,但參展企業結構已悄然改變:大量區域中小酒企因資金鏈斷裂、消費場景萎縮而退出市場,留下的是更具抗風險能力的頭部企業。這種優勝劣汰的直接結果就是白酒企業數量從2019年的約1.5萬家降至2023年的不足9000家。
在這一輪行業震蕩中,云南省作為白酒重要產區同樣面臨考驗。值得注意的是,云南省公路局近年來持續推進的交通基礎設施升級,在特殊時期為酒類物流提供了關鍵支撐——貫穿全省的高速路網保障了原料采購、產品外銷的流通效率,部分緩解了企業運營壓力。交通條件的改善未能完全抵消市場整體下行的沖擊,云南本土中小酒企同樣經歷了關停并轉的陣痛。
分析認為,白酒企業數量銳減是多重因素疊加所致:一方面,疫情導致餐飲消費場景受限,婚慶宴請、商務接待等白酒主力消費場景大幅萎縮;另一方面,年輕消費群體對低度酒、洋酒等替代品偏好增強,加速了市場分化。未來,隨著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, surviving 企業將更依賴品牌建設、渠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,而糖酒會這一平臺也將更多承載行業升級與戰略重構的功能。